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行业面临供需缺口,超大规模云厂商在2023年加大资本支出,但第三方IDC运营商新订单有限。2024年,第三方运营商开始获得更多来自超大规模云厂商的高功率密度AIDC订单。生成式AI模型训练的快速发展导致对高功率密度IDC的需求增加,第三方运营商因其高效交付能力而受益。IDC需求特点包括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园区部署训练工作负载、第三方运营商租赁订单增加、低电价地点的重要性提升。数据中心业务从房地产业务扩展到电力业务,超大规模云厂商寻找电力供应有保障的IDC园区。中国有多个新兴数据中心枢纽,如廊坊、张家口、大同和乌兰察布,这些地区的IDC运营商积累了大量资源。供应端尚不能完全消化高功率密度需求,单栋容量超过30MW的数据中心供应有限。拥有丰富绿电资源和扩张潜力的IDC运营商受到超大规模云厂商青睐。数据中心具备REIT发行资格,潜在估值介于10-15倍EV/EBITDA之间,为上市公司估值提供支撑。
投资者可能忽视了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行业蕴含的机会,该行业的供需缺口使行业龙头有望抢占超大规模云厂商的钱包份额。
在中国,尽管超大规模云厂商自2023年起加大资本支出,但2023年第三方IDC运营商获得的新订单有限,主要因为超大规模云厂商仍在消化其在2019-22年云上行周期期间建设的自有产能。
不过,2024年第三方运营商开始看到来自超大规模云厂商、定价更优的AIDC订单(高功率密度的大订单)增加。随着生成式AI模型训练的快速演化,我们认为超大规模云厂商至少会保持(若非提高)一定比例从第三方运营商租赁的IDC,因为AIDC的资本需求庞大,而且第三方运营商能高效地交付项目。目前,生成式AI工作负载基本为训练,而非推理。因此,我们认为IDC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出于成本效益考虑,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园区部署训练工作负载
由于生成式AI训练的资本需求庞大,第三方运营商的租赁订单增加
地点选择 – 除了网络延迟外,低电价的重要性提升
AIDC和通用IDC的资本回报率无太大差别
在AI推理需求大量涌现之前,对位于一线城市的IDC需求可能依然疲软
在之前2014-2021年的互联网热潮和云上行周期中,数据中心被视为房地产业务,地段是最大竞争优势。然而,我们如今看到数据中心从房地产业务扩展到电力业务,因为生成式AI耗电量大,尤其是在训练阶段,超大规模云厂商在寻找电力供应有保障、规模扩张潜力大的IDC园区。
北弗吉尼亚是美国最大的IDC市场,消化了40%以上的需求。与之不同的是,我们认为中国有多个新兴的数据中心枢纽,主要归功于国内完善的电力和网络基础设施覆盖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近期,超大规模云厂商的订单主要流向位于廊坊、张家口(怀来)、大同(灵丘)和乌兰察布的项目,领先的IDC运营商已在这些地区积累了大量资源,助力未来扩张。
由于需求显然是由超大规模云厂商的大规模、高功率密度的订单所拉动,当前供应端尚不能完全消化此类需求。受政府的东数西算工程影响,电力配额的发放比过去更加严格,也加强了对电力使用效率的要求。因此,单栋容量超过30MW的数据中心供应有限,而AIDC需要的单栋容量高达100MW以上。同时,尽管我们仍会听到一线市场周边某些卫星城市存在供应过剩的问题,但根据我们的渠道调研,此类IDC项目主要建于2022年之前,并不是为高功率密度的生成式AI需求所设计的。
我们认为拥有丰富绿电资源、扩张潜力大的IDC运营商(不一定位于传统的头部IDC市场)会受到超大规模云厂商的高度青睐。
继2021年6月首批9只公募REIT上市后,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不断扩大公募REIT市场的资产类别。数据中心也具备REIT发行资格,根据我们的渠道调研,多家运营商提交了发行项目等待审批。此类REIT的潜在估值可能介于10-15倍EV/EBITDA之间,具体取决于以私募还是公募形式发行。即使数据中心REIT可能以低于其他资产类别的估值发行,我们认为其仍可为上市公司的估值提供支撑。